交口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生活百科、教育科研、综艺娱乐、国际资讯、投资理财、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1-08 20:40:03
“天井”在中外建筑模式上多有应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天井”,古罗马民居中也有“天井”的存在,虽然两者的形态差不多,但是背后的文化含义却大不相同,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也不同。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的“天井”有着不同的起源,受各种文化和民族背景的影响,“天井”在两大文化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天井”形态在中国和古罗马的发展演变情况。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的围合形式有相似之处,两者都由高高的围墙围起来,中间留有庭院,庭院中间留有“天井”,这种围合形式表明中国江南和古罗马的民众非常重视生活的安全和私密性质。
此外,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和古罗马民居都注重空间对称,对称格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比较盛行,但在古罗马建筑中并不多见,体现了一种空间协调性,而且天井的存在也完善了通风、采光和安防的功能,兼具实用和美观价值。
一、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空间构成
1.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主要由堂、天井、房三部分构成,其中,天井是整个建筑的中心,沟通着堂与房两部分。首先是堂,堂是整栋建筑中最严肃庄重的地方,主要是礼仪、家庭会议的场所,一些大家族也会在堂上祭祀祖先,祈求大家族和小家庭的平安兴盛。
因此,从活动规模和性质来看,堂在整栋建筑中占据的空间最大;房则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所,大家庭中的房子数量比较多,小家庭则比较少。
从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平面形态来看,“凹”字形的民居比较多,这种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左右两边是厢房,专门供人居住,中间是厅堂,厅堂主要是一家人聚集开会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具有神圣性,这种民居被称为“三合院”,从天井角度就能将院内陈设看得十分清楚,可谓是一览无遗。
“回”字形的民居又被称为“四合院”,中间仍然是天井,天井的正前方则是厅堂,厅堂正对的是四合院的大门,四个拐角都有房间,四合院内还有门厅,这样的平面设计就比三合院占用更多空间。
除了“凹”和“回”字形的民居,还有一些家庭人口较多,但又选择住在一起,这样的家庭就需要大房子,于是就出现了“H”和“日”字形的民居,这两种建筑都囊括有两个天井,南北或东西两端是天井,呈对称布局,在两个天井的中间设有一个厅堂,厅堂两侧设有四个大厢房,而“日”字形的民居有两个厅堂。
“H”和“日”字形的民居是为了拓展已有的生活空间,上述四种平面形态建造而来的民居主要是中国江南地区的富贵人家才会有的建筑,贫困者是没有这样两进两出的大房子的。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秉持着严格的轴线布局形式,非常讲求对称性,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建筑的传统规定,即坐北朝南、以北为尊、以东为大等,室内桌椅板凳的摆放都有规定和忌讳之事,所以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成的,充满了仪式感和禁忌性,融文化与生活于一体。
2.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空间构成
古罗马民居主要由商业、天井、花园三部分构成,商业在罗马地中海沿岸最为盛行,一些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都是因为商业贸易而兴起的,所以商业成为古罗马民居生活的一部分并不奇怪。
“天井”在古罗马民居中同样起着中心枢纽的作用,是整个家庭集会、会议的核心地区,甚至祭祀也会在其中举行,这里的祭祀主要是家庭范围内的小规模祭祀,带有个人虔诚的意味。花园同样是古罗马民居的构成部分,古罗马人可以用以欣赏、小型聚会。
从古罗马民居的平面形态来看,“回”字形是最盛行的形态。“回”字形民居主要体现了早期罗马人在征服战争中的团结精神,但是古罗马民居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建筑上逐渐呈现不规则状态。
在房屋建造中,以早先的房屋为基础向四周扩建,随地势而动,而且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扩建,以致于逐渐丧失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体现了罗马征服战争期间,古罗马疆域的俩阔,不需要对空间进行精密的划分。
古罗马部分民居秉持序列的空间关系,给人以井然有序的感觉,也讲求对称性,围绕着“天井”进行对称分布,而且整个民居建筑因为采用石材修建而成,所以也给人以庄重和肃穆感。与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在建造过程中秉持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男女之别不同,古罗马民居在建造过程中比较自由,空间运用比较灵活,设计带有个人色彩。
二、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文化含义
1.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中“天井”的文化含义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作为过去的住宅和现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首先,以“天井”为中心的江南传统民居表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观念。
江南民居的建造秉持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男女之别,方正的天井更显示出江南传统文化所讲求的“为人方正”和“中庸”,天井作为江南民居的中心,也是家庭祭祀、集会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所以以“天井”为中心同样反映了传统儒家宗法观念的影响。
其次,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模式也反映了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风水观念。从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到北方的四合院,都强调了风水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例如背山面水、抱水背阴等等。同时,在厅堂的设计上,最重视风水观念,规定用于祭祀等重要场合的厅堂在建造过程中要高于厢房,体现了尊卑有序的概念。
有些地方如果在风水师的测定中有龙脉,那么这一地区的民居建设就要更加谨慎,符合龙脉的走向,要求不能遮挡龙脉,有些商贾之家非常重视财神方位,在建造中也要求不能遮挡财神方位。
詹和平在《空间》中指出:“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位,适中而已矣。”作者在这本书中引用了董仲舒有关中国空间美的学说,认为中国建筑不宜过于高大,不然会远离“天地和气”,这种思想就与欧洲不同,欧洲的凯旋门、记功柱、大教堂、宫殿等等都非常高大,尤其是哥特式建筑,强调高耸入云,因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上帝。
2.古罗马民居中“天井”的文化含义
古罗马民居中的“天井”背后同样隐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是开放与包容的空间形态,古罗马民居中带有花园,这个花园既是家人娱乐的地方,也是商人们放松心情商谈生意的地方。其次,古罗马民居中还有一些商铺,商铺与家庭房屋连在一起,这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生意与生活的结合,也说明商品贸易在罗马人生活中十分重要。
最后,古罗马民居建筑逐渐增高,这与中国的“天地和气”观念不同,因为古罗马人信仰多神教,其中最重要的信仰就是朱庇特神,以宙斯为代表的众神都居住于高耸入云的奥林匹斯山,所以古罗马人要想无限接近这些神,就必须修建更高的建筑,所以古罗马的祭坛往往修建的都很高。
不论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还是古罗马民居,都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尽管二者的地理上非常遥远,但仍然具有很多人的共通性,发展到今天,“天井”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农村住宅仍然讲求“天井”的重要性,但在今天的西方建筑中却很少能看到相关建筑。
三、总结
中国江南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虽然在地理上相距甚远,但两地的“天井”形态却有相似之处,例如都以遮风挡雨为基本的建造概念,将房屋视为追求稳定的场所;两者在天井的应用功能上存在着相似之处,都强调通风、采光、排水、遮阳等功能,而且非常适宜人居;同时,两者都强调天井的重要性,且房屋基本都围绕着天井而建造的,将房屋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现建筑理念的契合。
中国传统民居与古罗马民居同样存在不同之处,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天井”形态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具有传承性,且一直到今天都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标记之一,但是古罗马的“天井”形态在西方文化中已经很少出现,只具有阶段性,而不具有传承性。
中国传统民居和古罗马民居在后来发展情况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需要与否问题,中国传统讲求家族和乐,强调大家族概念,所以需要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象征凝聚力,但古罗马乃至日后的欧洲强调个人至上,推崇海外贸易,大家族慢慢走向瓦解。
参考文献:
詹和平:《空间》后藤久:《西洋住居史:石文化与木文化》刘道广:《中西艺术文化背景比较》任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